各位朋友大家好,我是阿飛,喜歡的可以叫我Alfie,
哈哈哈,兩個念起來好像都差不多,很高興可以認識大家,
今天我要代替小女娃介紹點茶葉知識給大家知道一下,
之前有說過,茶葉的烘焙法對於本身的形狀以及香味有所影響,
那我就來介紹一下茶葉的烘焙吧.
茶葉烘焙的目的在於
1.降低茶葉含水量,防止貯藏期間品質劣變,延長貯藏壽命.
2.藉烘焙去除初製茶菁味及其他雜味,可改善茶葉品質.
3.藉著烘焙的梅納(Maillard)反應,產生茶葉烘焙特性之香氣和滋味。
以前最傳統的茶葉烘焙不外乎就是土法煉鋼的炭焙技術,
或是簡便式的電熱式焙籠工夫,
當然因應時代的需求,之後更研發出了省時省工而操作方便的熱循環式焙茶機,
最近幾年呢,紅外線烘焙機及低溫除濕乾燥烘焙機,
更提供茶農及業者更方便而省時的操作,當然這些機器也加速了茶業的發展史,
讓所有的人都能夠隨時隨地買到甘醇香濃的茶葉.
我大致以發酵的製程來分類:
不發酵茶:例如綠茶類或是黃茶類的茶葉為主.
半發酵茶:我們也叫稱為部分發酵茶,其中以包種茶是最顯著的代表,
就台灣而言,包種茶在北部為主要產地.
全發酵茶:紅茶就是啦,我看到小女娃介紹了兩款紅茶,這些都是全發酵茶唷,
在日月潭的魚池鄉更是紅茶的優良產地.
在烘焙的過程中,比較重視的就是火候啦,
當然上面我有提過烘焙的目的,那我就不多作介紹,
我來跟各位說明一下各種不同烘焙的方式,
我們按照烘焙的火候不同,可以分為清茶以及熟茶,
清茶通常都是比較保留原味的烘焙方式,像是高山茶,包種茶以及綠茶都是使用清茶的烘焙方式,
因為他們的烘焙程度比較輕,火候上沒有太大的差別,可以說他是基本款的烘焙方式唷.
熟茶呢,我們用火候來分的話可以分成三種方式,像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鐵觀音,
在烘焙完成之後,除了茶葉香之外,還延伸出果香以及火候香,算是口味重的朋友相當喜愛的一種款式唷^^
我有看到小女娃之前的文章,發現一些茶葉外形上的差別,
像條形、半球形、球形、扁型及碎形,一般來說,碎形的茶葉,通常都是機器代替人工去做的,
口感上也不是那麼的好,畢竟茶葉本來就是要手採比較適合,這樣才能保留茶的完整性,
條形茶的話,坪林的包種茶就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茶葉囉,
至於像球形和半球形這樣的茶葉,又以烏龍茶為最佳代表,
他們是有經過手工揉稔,所以呈現的形狀多為球狀.
這次阿飛我啊,有去看了一下無藏的茶葉網路賣場,
發現他們有賣一些相當精巧可愛的器具,有一些泡茶的週邊商品,
這叫做定窯巧雲小茶匙,是個用來掌控茶葉量的好工具唷,設計感相當不錯,
各位可以去看看唷~~這是無藏的網路賣場:http://store.pchome.com.tw/wu-tsang/
當然這次也感謝無藏的老闆給予這樣的相關知識,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在這裡介紹這樣的產品和知識,
還希望各位好友們可以多多捧場,如果我有講錯的地方還請大家給予指教喔,
之後我會不定時來更新一些文章,期待大家一起來這裡聊聊天做個朋友唷,
感謝大家的收看,請各位不吝惜的幫小弟我推一個^^